玉米穗三葉與產量的相關和通徑分析
【摘要】:通過對168份玉米雜交組合穗三葉的長、寬、面積與產量的相關分析,探究各性狀與玉米產量的相關性,為優良玉米品種的選育提供理論基礎。結果表明,小區產量的變異系數較大,達到19.3%,穗三葉各性狀的變異系數范圍為6.3%~9.6%,各性狀變異程度相似。相關分析表明,小區產量與穗三葉各性狀為正相關關系。通徑分析中各性狀對玉米產量的正向直接通徑系數大小依次為穗上葉寬、穗上葉長、穗位葉面積、穗位葉長、穗下葉面積、穗下葉寬、穗下葉長、穗位葉寬、穗上葉面積,負向直接通徑系數大小依次為穗下葉長、穗位葉寬、穗上葉面積。因此,擴大穗三葉葉面積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產量,尤其是通過增加穗下葉寬和穗位葉長提高葉面積的玉米雜交種,更有利于玉米產量的增加。
|
|
|
|
1 |
林洪鑫;袁展汽;肖運萍;;水稻上部三葉形態及其與產量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稻米;2012年02期 |
2 |
李會霞;王玉文;田崗;史琴香;;谷子頂三葉形態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07年01期 |
3 |
李會霞;王玉文;田崗;史琴香;;谷子頂三葉形態研究[J];種子世界;2006年12期 |
4 |
馬娟;王鐵固;張懷勝;陳士林;;玉米穗三葉葉面積主基因+多基因遺傳模型分析[J];河南農業科學;2012年04期 |
5 |
周曉宇;張根;李守國;;小麥上三葉性狀與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年04期 |
6 |
黃雨達
,趙伯康;淺談水稻頂部三葉的功能與結實率的關系[J];農業裝備技術;2003年06期 |
7 |
閻素紅,楊兆生,柴升;小麥上三葉性狀與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關系[J];麥類作物學報;2004年04期 |
8 |
崔文芳;高聚林;屈佳偉;于曉芳;胡樹平;蘇治軍;王志剛;孫繼穎;謝岷;;氮高效玉米雜交種穗三葉氮積累及生理特性對氮效率的貢獻[J];玉米科學;2015年05期 |
9 |
苗芳,張嵩午;小麥植株發育過程中頂三葉結構的變化特征[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10期 |
10 |
鄭友蘭,張崇禧,李向高,梁春;三葉人參化學成分的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
11 |
姚文秋;于海杰;;玉米棒三葉葉面噴肥對產量的影響[J];北京農業;2013年09期 |
12 |
黎寧蘭;閆志剛;吳慶華;董青松;韋榮昌;;三葉香茶菜扦插繁殖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6年02期 |
13 |
劉江;;玉米穗三葉與其他主要性狀的相關研究[J];甘肅農業;2016年19期 |
14 |
袁寶忠,于承祖;甘薯留三葉水平栽插法的保苗效果[J];作物學報;1965年02期 |
15 |
暴海坤;;玉米不同部位葉片受損對產量的影響試驗[J];現代農業;2013年02期 |
16 |
梁子寧;閻志剛;王勤;朱意磷;吳慶華;;三葉香茶菜種子發芽特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9年07期 |
17 |
陳新宏,武軍,劉淑會,閻正祿,李璋,趙立創;小麥頂三葉與粒重關系的研究初報[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
18 |
志光;玉米棒三葉的特殊功能[J];新農業;1983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