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基于CiteSpace知識網絡圖譜的中藥復方量效關系可視化分析

                      付進杰  劉馨雅  郝征  宋文杰  傅延齡  
                      【摘要】:目的 探究中藥復方量效關系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和未來前沿,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方法 收集中國知網(CNKI)、萬方(Wanfang)、維普(VIP)自建庫至2022年9月16日與中藥復方量效關系相關的文獻,通過NoteExpressV3.6進行文獻數據整合并建立中藥復方量效關系數據庫,以文獻計量學為理論支持,利用CiteSpace6.1.R3Advanced最新版本繪制3D圖譜,微軟Excel2016列表,對發文趨勢、作者、機構、關鍵詞、爆發詞、術語等內容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 最終納入文獻2656篇。年度發文量整體呈波動型上升,并在2010年達到頂峰。共有7606名學者參與了該領域的研究,其中仝小林院士、傅延齡教授發文量與平均被引次數較高,為中藥復方量效關系研究領域的核心學者,具有較高影響力。涉及690個機構,北京中醫藥大學為領頭機構。經關鍵詞、術語等綜合分析顯示,“經方”“藥對”“實驗研究”“數據挖掘”為研究熱點,而“藥對”“數據挖掘”“半夏”近幾年呈現較高爆發強度,預計成為該領域的前沿。另外,建議以中藥配伍“十八反”中功效-劑量-毒性拐點的研究為切入點,拓展該領域的研究。結論 中藥復方量效關系的研究逐步走向現代化,建議加強各研究團隊間的學術交流,以推動該領域的發展,希望中藥復方量效研究走出一條以中醫藥思路為基礎結合現代科技發展,且適合自身的科研之路。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2條
                      1 胡越;李佳玲;蔣淼;;基于CiteSpace的大建中湯研究進展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J];中藥與臨床;2022年03期
                      2 王計瑞;汪竹蕓;郭延壘;陽勇;張小梅;;基于Citespace的雷公藤近十年研究現狀可視化分析[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22年05期
                      3 吳靜靜;任獻青;蘇杭;孫宇瑩;溫盈盈;;基于CiteSpace對雷公藤多苷研究趨勢及熱點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藥事;2022年02期
                      4 趙蕓;劉欣;孟園;李海田;戴方圓;郝千瑩;吳瓊;;基于CiteSpace的淫羊藿研究進展的可視化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年21期
                      5 劉成娟;黃盛潔;杜瑞姣;李彤;姜苗苗;;基于CiteSpace對紅景天研究進展的可視化分析[J];中南藥學;2022年05期
                      6 關東龍;虎婭敏;邱祥玉;吳施國;;基于CiteSpace的小柴胡湯相關研究可視化分析[J];中醫藥導報;2022年05期
                      7 韓文兵;雷敏;李玉峰;王雙玲;;基于CiteSpace的銀翹散相關研究分析[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年05期
                      8 李石榮;符茂勝;周先存;王成;楊亞東;;基于citespace的天麻研究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年01期
                      9 阮蓓蓓;王東軍;余靜寅;關媛媛;李斌斌;;基于CiteSpace的金匱腎氣丸文獻計量研究與可視化分析[J];新中醫;2021年06期
                      10 汪曉露;趙勇;謝敏;付暢;左新河;;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陽和湯的研究熱點與前沿[J];河南中醫;2021年12期
                      11 賈秋蕾;師帥;胡元會;石晶晶;石樹青;杜柏;褚瑜光;;基于CiteSpace的參附注射液相關研究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20年10期
                      12 鄧斯琪;潘曉彥;肖梓濰;李芳;;基于CiteSpace的藥食同源研究熱點與趨勢可視化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1年3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郭兆娟;;基于中藥肝毒性的中藥臨床用藥安全性探討[A];第六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創新驅動·融合共享·安全可控論文集[C];2019年
                      2 閆奎坡;朱翠玲;朱明軍;劉新燦;孫彥琴;陳磊;;“中藥復方循證生物系統研究策略”思路初探[A];第十二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實驗醫學專業委員會暨第七次湖南省中西醫結合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3 薛燕;;以現代科學闡明中藥復方作用機理的霰彈理論及其重要意義[A];'97中醫藥博士論壇:中醫藥現代研究與未來發展[C];1997年
                      4 歐麗娜;張建軍;王景霞;李偉;高學敏;;中藥復方優化實驗設計的研究進展[A];第二屆臨床中藥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趙立春;薛燕;;中藥復方化學研究之霰彈靶點理論[A];第二屆臨床中藥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石任兵;劉斌;石鉞;陸蘊如;;中藥復方化學與創新藥物研究[A];中醫藥優秀論文選(上)[C];2009年
                      7 唐志書;;用中醫藥配伍理論審視中藥復方提取分離評價體系[A];2009全國中藥創新與研究論壇學術論文集[C];2009年
                      8 高靜;劉培勛;;中藥復方有效部位(群)研究之思考[A];中醫藥現代化與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暨第二屆金陵名醫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陳冠林;周福生;許仕杰;游章才;黃海陽;湯金波;;中藥復方功效的研究思路及探討方法[A];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10 范為宇;;中藥復方名詞英譯標準化的探討[A];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第二屆理事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11 張永祥;;中藥復方新藥研制的思路與方法[A];中國科協第二十三屆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論文集[C];2008年
                      12 趙軍寧;;中藥復方作用適度調節原理與新藥轉化[A];2017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七屆中國藥師周資料匯編[C];2017年
                      13 楊洋;李文蘭;;中藥復方血清藥理學采血時間初探[A];2009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9年
                      14 李恩;;講座八 中藥研究與中藥復方二律背反學說[A];全國中西醫結合高級講習班暨疑難病診療思路論壇(第八屆全國疑難病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10年
                      15 楊洋;李文蘭;;中藥復方血清藥理學采血時間初探[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16 辛雙生;;中藥復方對鼠腦缺血的保護作用[A];全國中醫藥科研與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7 李延明;;應用“協同學”研究中藥復方[A];全國中藥研究與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18 王忠;劉建勛;肖詩鷹;王永炎;;中藥復方篩選形式與技術研究進展[A];中國當代新醫藥論叢[C];2004年
                      19 李娜;文志斌;申曉輝;程慶梅;何曉凡;冉文卓;賀石林;;一種新型的抗血栓中藥復方[A];湖南省首屆生理—藥理科學青年論壇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20 蘆茜;陳瑜鳳;;中藥復方含片對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影響[A];第二十五屆全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統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明浩;基于CiteSpace分析和抑郁模型大鼠攝食信號變化研究肝郁犯胃的發生機制及疏肝和胃湯的影響[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9年
                      2 臧凝子;基于肺熱絡瘀病機理論中藥復方干預AE-IPF的作用機制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2018年
                      3 鄭春麗;基于靶點網絡的中藥復方協同整合作用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4條
                      1 林遠茂;基于CiteSpace和數據挖掘的炙甘草湯當代醫案研究[D];廣西中醫藥大學;2021年
                      2 王夢薇;半夏瀉心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細胞分子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21年
                      3 沈慧;京津冀地區中藥專利概況及優選復方專利組方之文獻詮釋[D];河北中醫學院;2019年
                      4 薛亞委;中藥復方益糖康對2型糖尿病大鼠GLP-1及能量代謝作用的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2019年
                      5 馮豆;中藥復方W抗小瓜蟲病研究[D];廣東藥科大學;2018年
                      6 艾雷;中藥復方潔澤1號體外抗HSV-2部分作用機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7 吳彤;中藥X用量變則功效異的隱喻認知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9年
                      8 李春花;中藥復方“連黃”抗大腸桿菌性腹瀉作用的實驗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9 張玉嬌;基于循證的中藥性效數據挖掘方法評價研究[D];江西中醫藥大學;2019年
                      10 張碩;基于數據挖掘的中醫治療男科病臨床用藥規律與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9年
                      11 武鳳震;基于數據挖掘的骨髓抑制組方用藥規律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8年
                      12 竇鵬偉;面向中醫方藥分析的數據挖掘方法及應用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7年
                      13 趙冉;高劑量丹參注射液誘發外周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機制的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2016年
                      14 周旭;中藥復方排氣顆粒的制備及其藥效作用機制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2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本報記者 潘鋒 見習記者 甘曉;現代中藥須從組方來到組分去[N];中國科學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裘炯華;現代中藥憑“基因”接軌世界[N];醫藥經濟報;2017年
                      3 本報記者 沈湫莎;張衛東:用整體觀研究中藥復方,讓人知其“所以然”[N];文匯報;2022年
                      4 記者 樊麗萍 通訊員 黃艾嬌;揭秘“中醫不傳之秘在劑量”[N];文匯報;2017年
                      5 本報記者 董魯艷;不要再上當了!中藥保健品該這么買[N];中國中醫藥報;2018年
                      6 本報記者 張藍飛;中藥再評價 回顧性研究更可行[N];醫藥經濟報;2018年
                      7 馬佳吳洣麓;院士證明中藥復方科學性[N];北京科技報;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精品香蕉99久久久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