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郭巖山不同海拔絲栗栲葉片養分回收特征分析

                      蘇儀  張豪  何冬梅  張捷發  鄭麗英  王宇超  劉丹萍  鐘兆全  靳少非  鄭德祥  
                      【摘要】:[目的]研究郭巖山自然保護區不同海拔絲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天然林分的葉片(鮮葉和凋落葉)養分元素含量和回收率隨海拔的變化特征,以期進一步了解絲栗栲養分元素循環機理和對環境的適應特性,為絲栗栲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培育及外源養分調控提供參考。[方法]采集郭巖山自然保護區不同海拔(600~900 m)絲栗栲天然林的鮮葉和凋落葉,測定其氮(N)、磷(P)、鉀(K)、鈣(Ca)、鎂(Mg)含量,并計算其回收率,采用皮爾遜(Pearson)相關分析探究不同海拔葉片養分元素之間的相關性。[結果](1)海拔對絲栗栲鮮葉N、K、Ca、Mg元素含量和凋落葉N、Ca、Mg元素含量存在明顯影響,除凋落葉Ca元素含量高于鮮葉外,凋落葉其余元素含量均低于鮮葉;(2)相關性分析表明,在鮮葉中,K與P元素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Mg元素含量呈顯著負相關(P0.05);而在凋落葉中,Mg元素含量與N和Ca元素含量之間存在顯著和極顯著正相關關系,K元素含量與Ca和Mg元素含量均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3)絲栗栲鮮葉與凋落葉間,Mg元素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N、K、Ca元素含量均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P元素含量相關性不顯著(P0.05);(4)N、K、Mg元素回收率受海拔影響顯著,N和Mg元素回收率在800和900 m海拔處較低,K元素與之相反,P元素在不同海拔均具有較高回收率,而Ca元素不具有回收特征。[結論]絲栗栲葉片不同養分元素含量隨海拔的變化存在差異且具有一定相關關系,在不同海拔條件下,絲栗栲葉片會對除Ca元素以外的N、P、K、Mg 4種養分元素予以回收,但回收率表現特征不同,在森林經營過程中可據此因地制宜控制N肥施用及改良元素配比,以滿足林木生長發育需要。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7條
                      1 謝賢健,張健,馮茂松;巨桉主要養分元素積累與分布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05年02期
                      2 張鼎華;皆伐煉山對林地養分元素資源遷移影響的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1997年04期
                      3 劉凱昌,曾天勛;杉木火力楠混交幼林養分元素含量、分配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0年04期
                      4 劉世海,薛智德,余新曉,羅晶;密云水庫北京集水區刺槐水源保護林主要養分元素的生物循環[J];水土保持學報;2002年03期
                      5 古炎坤,陳北光;廣東西江地區杉木人工林主要養分元素含量和分配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85年04期
                      6 吳福忠,魯葉江,楊萬勤,王開運,喬勻周,張春娜;缺苞箭竹密度對養分元素貯量、積累與分配動態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5年07期
                      7 周梅;非常規月份、單次降水過程后林木對降水金屬養分元素濃度的影響[J];內蒙古林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8 覃子海;韋穎文;王以紅;吳幼媚;陳曉明;;3種不同密度對香樟幼林鮮葉油及其主成分的影響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1年04期
                      9 廖朝暉;;矮化密植對多穗柯生長狀況及經營效果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1年19期
                      10 郭圣茂;彭仁;杜天真;邱業先;賴曉蓮;;森林植物鮮葉中β-胡蘿卜素含量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11 田大倫,項文化;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水文學過程的養分特性(英文)[J];生態學報;2003年07期
                      12 王文卿,林鵬;樹木葉片衰老過程中養分元素內吸收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1999年S1期
                      13 劉佳慶;王曉雨;郭焱;王守樂;周莉;代力民;于大炮;;長白山林線主要木本植物葉片養分的季節動態及回收效率[J];生態學報;2015年01期
                      14 陳鴻潔;只佳增;周勁松;蘇翠;楊曦;蒙真鋮;錢云;;栽培方式對辣木鮮葉和嫩梢產量的影響[J];熱帶農業科學;2020年05期
                      15 梁宏溫;黃承標;黎潔娟;;兩種森林結構對降雨及其養分含量的研究[J];廣西林業科技;1993年01期
                      16 楊正文;莫少壯;柳國海;黃光友;何斌;;桂西北杉木人工林養分積累及年凈積累量變化[J];亞熱帶農業研究;2022年02期
                      17 劉增文,李雅素,呂月玲,賀秀賢;刺槐主要養分元素內循環及外循環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劉德;;加強森林經營培育 促進森林生態修復[A];吉林省第九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強化科技引領支撐推動吉林創新發展報告集[C];2016年
                      2 吳志文;;生態經營芻議——基于市場條件下的森林經營理念與模式分析[A];節能環保 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3 S.L.PENG;Z.Q.CHEN;J.WEN;H.SHAO;;Is allelopathy a driving force in forest succession?[A];中國第二屆植物化感作用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植物化感作用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黃東;曾以禹;張曉靜;;論融合森林碳匯管理思想的森林可持續經營[A];低碳經濟時代的林業技術與管理創新[C];2010年
                      5 劉國權;;塞罕壩森林經營現狀與可持續經營微觀模式探討[A];森林可持續經營與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湯祥金;劉文萍;彭芳檢;;試論森林經營與林業可持續發展[A];首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5年
                      7 解荷鋒;解孝滿;段春玲;張興永;孫百友;張有慧;;正確理解和運用森林經營理論 實現林業健康發展[A];山東省科協重點學術研討活動成果——山東生態省建設與發展論文匯編[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馬俊勇;四種森林經營措施對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9年
                      2 白冬艷;多功能森林經營效益優化及財政政策調控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3年
                      3 楊馥寧;江西省靖安縣森林經營模式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3條
                      1 何運林;弄崗喀斯特季節性雨林凋落物量及養分元素的時空動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巧巧;絲栗栲次生林種群天然更新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7年
                      3 董翼飛;滇西南栲林類型、物種多樣性及結構特征[D];云南大學;2018年
                      4 劉亞培;中美國有林森林經營計劃制定比較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9年
                      5 凌棱;關于森林經營認證影響的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4年
                      6 張莎;“美麗中國”視野下的森林經營法律制度創新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年
                      7 劉祖友;基于ISO9000的森林經營企業質量管理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8 何沛;川中丘陵區25年生柏木人工林養分診斷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4年
                      9 寧晨;喀斯特地區灌木林生態系統養分和碳儲量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年
                      10 楊俊;“永林公司”不同森林經營模式林分結構與功能的比較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9年
                      11 UMUTONI Aline(阿蓮);基于制圖和分析預測的森林經營管理系統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20年
                      12 樊妮娜;沼液用量對油茶生長結實及養分的影響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5年
                      13 徐軍;基于最小方差法的縣級森林經營區劃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本報記者 王卉;森林經營欠賬累累[N];科學時報;2011年
                      2 通訊員 朱佑勇;我市益將林場榮獲全國森林經營試點示范單位[N];郴州日報;2020年
                      3 記者 李全宏;全國森林經營與生態扶貧研討會在交口舉行[N];山西日報;2018年
                      4 本報記者 鞠春艷;歷經火劫今安在 繁華落盡更護春[N];大興安嶺日報;2017年
                      5 中條山國有林管理局 趙水清;多舉措 多模式 精準提升近自然森林經營能力[N];山西科技報;2017年
                      6 記者 楊霞;曾家森林經營所被授予“2013年度全國十佳林場”稱號[N];廣元日報;2014年
                      7 記者 張志勇 實習生 羅艷;我省大力推進森林經營[N];江西日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范建;森林經營好壞 可看生態變臉[N];科技日報;2010年
                      9 孟雨;府村林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森林經營示范林場[N];延安日報;2009年
                      10 胡麗娟;把森林經營列為重中之重[N];科技日報;2008年
                      11 本報記者 張雙虎;如何譜寫森林經營“交響曲”[N];中國科學報;2021年
                      12 見習記者 羅赟鵬;生態文明建設需重視森林經營[N];中國經濟時報;2016年
                      13 記者 劉芝毅;江西森林經營模式走向多樣性[N];江西日報;2016年
                      14 本報記者 仉慶華 首席記者 邱麗娜;推動產業轉型 構建森林經營新模式[N];黑龍江經濟報;2012年
                      15 劉曉龍;14種經營模式構建森林經營長效機制[N];黑龍江日報;2011年
                      16 劉煒萍 胡麗娟;中國企業境外森林經營有法可依[N];科技日報;2009年
                      17 記者 王虹;曾家森林經營所積極生產自救[N];廣元日報;2008年
                      18 本報記者 張粼粼;森林經營從絕對保護走向更重實用[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19 蘭本劍 廣安區記者站 甘鳳云;森林經營所為“創森”提供種苗保障[N];廣安日報;2010年
                      20 本報記者 劉慧鋒;當好科技領頭雁[N];大興安嶺日報;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精品香蕉99久久久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