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巖山不同海拔絲栗栲葉片養分回收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郭巖山自然保護區不同海拔絲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天然林分的葉片(鮮葉和凋落葉)養分元素含量和回收率隨海拔的變化特征,以期進一步了解絲栗栲養分元素循環機理和對環境的適應特性,為絲栗栲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種培育及外源養分調控提供參考。[方法]采集郭巖山自然保護區不同海拔(600~900 m)絲栗栲天然林的鮮葉和凋落葉,測定其氮(N)、磷(P)、鉀(K)、鈣(Ca)、鎂(Mg)含量,并計算其回收率,采用皮爾遜(Pearson)相關分析探究不同海拔葉片養分元素之間的相關性。[結果](1)海拔對絲栗栲鮮葉N、K、Ca、Mg元素含量和凋落葉N、Ca、Mg元素含量存在明顯影響,除凋落葉Ca元素含量高于鮮葉外,凋落葉其余元素含量均低于鮮葉;(2)相關性分析表明,在鮮葉中,K與P元素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Mg元素含量呈顯著負相關(P0.05);而在凋落葉中,Mg元素含量與N和Ca元素含量之間存在顯著和極顯著正相關關系,K元素含量與Ca和Mg元素含量均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3)絲栗栲鮮葉與凋落葉間,Mg元素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N、K、Ca元素含量均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P元素含量相關性不顯著(P0.05);(4)N、K、Mg元素回收率受海拔影響顯著,N和Mg元素回收率在800和900 m海拔處較低,K元素與之相反,P元素在不同海拔均具有較高回收率,而Ca元素不具有回收特征。[結論]絲栗栲葉片不同養分元素含量隨海拔的變化存在差異且具有一定相關關系,在不同海拔條件下,絲栗栲葉片會對除Ca元素以外的N、P、K、Mg 4種養分元素予以回收,但回收率表現特征不同,在森林經營過程中可據此因地制宜控制N肥施用及改良元素配比,以滿足林木生長發育需要。
|
|
|
|
1 |
謝賢健,張健,馮茂松;巨桉主要養分元素積累與分布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05年02期 |
2 |
張鼎華;皆伐煉山對林地養分元素資源遷移影響的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1997年04期 |
3 |
劉凱昌,曾天勛;杉木火力楠混交幼林養分元素含量、分配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0年04期 |
4 |
劉世海,薛智德,余新曉,羅晶;密云水庫北京集水區刺槐水源保護林主要養分元素的生物循環[J];水土保持學報;2002年03期 |
5 |
古炎坤,陳北光;廣東西江地區杉木人工林主要養分元素含量和分配的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85年04期 |
6 |
吳福忠,魯葉江,楊萬勤,王開運,喬勻周,張春娜;缺苞箭竹密度對養分元素貯量、積累與分配動態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5年07期 |
7 |
周梅;非常規月份、單次降水過程后林木對降水金屬養分元素濃度的影響[J];內蒙古林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
8 |
覃子海;韋穎文;王以紅;吳幼媚;陳曉明;;3種不同密度對香樟幼林鮮葉油及其主成分的影響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1年04期 |
9 |
廖朝暉;;矮化密植對多穗柯生長狀況及經營效果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1年19期 |
10 |
郭圣茂;彭仁;杜天真;邱業先;賴曉蓮;;森林植物鮮葉中β-胡蘿卜素含量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
11 |
田大倫,項文化;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水文學過程的養分特性(英文)[J];生態學報;2003年07期 |
12 |
王文卿,林鵬;樹木葉片衰老過程中養分元素內吸收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1999年S1期 |
13 |
劉佳慶;王曉雨;郭焱;王守樂;周莉;代力民;于大炮;;長白山林線主要木本植物葉片養分的季節動態及回收效率[J];生態學報;2015年01期 |
14 |
陳鴻潔;只佳增;周勁松;蘇翠;楊曦;蒙真鋮;錢云;;栽培方式對辣木鮮葉和嫩梢產量的影響[J];熱帶農業科學;2020年05期 |
15 |
梁宏溫;黃承標;黎潔娟;;兩種森林結構對降雨及其養分含量的研究[J];廣西林業科技;1993年01期 |
16 |
楊正文;莫少壯;柳國海;黃光友;何斌;;桂西北杉木人工林養分積累及年凈積累量變化[J];亞熱帶農業研究;2022年02期 |
17 |
劉增文,李雅素,呂月玲,賀秀賢;刺槐主要養分元素內循環及外循環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