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干旱脅迫下杉木葉片吸水及水分逆向運移特征

                      陳玉  賈劍波  顏成正  胡育文  任鑫磊  王一帆  吳小紅  
                      【摘要】:全球氣候變化下降水格局時空分布不均導致亞熱帶地區季風氣候周期性干旱日益嚴重,而葉片吸水(foliar water uptake, FWU)對緩解植物干旱脅迫具有重要的生態和水文效應。本研究以盆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為對象,利用重水噴施模擬降水,設置4個土壤水分(自然充沛、自然適宜、輕度干旱、中度干旱,分別對應實際土壤含水量(SWC)21%~26%、16%~21%、12%~16%、8%~12%)和葉面濕潤時長(10、30、40、60 min),對杉木葉片吸水及逆向運移重水(δD)的利用比例進行連續監測。結果表明,當土壤受到干旱脅迫(8%~16%),葉片被持續噴濕時間≥30 min時,葉片會發生FWU,且葉片吸收的水分可沿葉-枝-根的水勢梯度逆向運移到木質部和根附近土壤中,改善植物水分狀況。葉片對逆向運移重水的利用比例隨降水結束后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減小,在降水結束1 h后達到最大值,為10.82%;枝條和根對逆向運移重水的利用比例隨降水結束后時間的增加先升高后緩慢減小,其分別在降水結束2 h和2~4 h后利用比例達到最大,為8.36%和0.65%,說明杉木各個部位對逆向運移重水的利用比例不同,響應時間也不同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杉木可以通過根和葉吸收水分,對季節性干旱地區利用自然水資源、有效緩解自身干旱脅迫具有重要意義。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6條
                      1 吳大鵬,毛大賢,叢雁;淺淡森林與水分的相關性[J];北方環境;2001年04期
                      2 姚望;任志秋;;人工水曲柳對水分的適應性研究[J];林業勘查設計;2011年03期
                      3 顧眾業,韓士杰,孫永成,李廷杰,田蕊;山楊葉片水分狀態的計算機診斷[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4 侯祝強;任海青;管寧;;大氣壓強下毛竹的水分浸入特性(英文)[J];林業科學;2006年03期
                      5 宗霞;何苗;;抗旱植物梭梭的生理狀況與水分的關系[J];北京農業;2012年03期
                      6 孫東明;付玉蓮;;我國北方城市園林綠地的水分養護[J];北方園藝;2011年12期
                      7 池田武文;于海田;;樹木木質部的水分通導性[J];內蒙古林業科技;1985年03期
                      8 曾漢釗;鐘全林;徐朝斌;陳倩;高方圓;;水分添加對刨花楠幼苗根系特征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20年04期
                      9 張浩;劉文飛;樊后保;李鳳;吳建平;段洪浪;;不同經營方式對人工林水分利用的影響[J];中國水土保持;2017年01期
                      10 常學向;趙文智;;林木尺度水分利用測算方法與研究進展[J];冰川凍土;2009年06期
                      11 黨宏忠,趙雨森,陳祥偉;祁連山水源涵養林水分傳輸規律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年02期
                      12 Klas Sandstrm;閔慶文;;森林能“提供”水分:廣泛流傳的神話還是科學事實?[J];AMBIO-人類環境雜志;1998年02期
                      13 詹天翼;蔣佳荔;彭輝;常建民;呂建雄;;水分吸著過程中杉木黏彈行為的經時變化規律及其頻率依存性[J];林業科學;2016年08期
                      14 朱雅娟;盧琦;吳波;李永華;姚斌;張金鑫;;增雨對巴丹吉林沙漠東南緣白刺水分利用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13年01期
                      15 張輝;;擠出“綠化數字”水分 考實核準綠化實績[J];中國林業;2010年21期
                      16 許曉鴻;戴全厚;孫玥;張瑜;張力輝;翟婷婷;常曉東;王躍邦;劉明義;;黑松幼苗造林水分蒸散人工模擬試驗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張凡;鐘軍;;寧夏固原地區山坡地的水分再分配與退耕還林問題[A];寧夏回族自治區林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楊國華;曾志光;黃曉春;;杉木良種繁育途徑和方法的研究[A];全國林木遺傳育種第五次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C];1986年
                      3 全國杉木種源試驗協作組;;杉木種源分布區劃分的研究[A];全國林木遺傳育種第五次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C];1986年
                      4 曾志光;江香梅;;杉木選優挖兜移栽促萌試驗研究[A];面向21世紀的中國林木遺傳育種——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第四屆年會文集[C];1997年
                      5 鄭仁華;林捷;曾粼祥;林心和;呂超愛;;老杉木基因資源保存及遺傳品質研究[A];持續發展,再創輝煌——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第五屆年會文集[C];2002年
                      6 李恭學;陳益泰;;杉木無性系層次選育試驗研究[A];中國林木遺傳育種進展[C];1991年
                      7 樊程芳;楊明;王正富;趙權;甘紹瑊;吳茂良;熊名湜;曹德芳;;γ射線、微波和激光處理杉木種子的試驗(摘要)[A];第五次核物理會議資料匯編(上冊)[C];1982年
                      8 楊木;;杉木葉形遺傳實驗初報[A];全國林木遺傳育種第五次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C];1986年
                      9 袁佳;劉元;李賢軍;;高溫炭化熱處理對杉木材色的影響規律[A];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11 木材及生物質資源高效增值利用與木材安全論文集[C];2009年
                      10 雷布先;;融江流域杉木良種系統選擇研究[A];林木遺傳改良討論會文集(杉木、馬尾松等樹種)[C];1991年
                      11 阮梓材;;杉木子代基因型X環境互作和穩定性的研究[A];林木遺傳改良討論會文集(杉木、馬尾松等樹種)[C];1991年
                      12 楊國華;;杉木無性系選擇和利用[A];林木遺傳改良討論會文集(杉木、馬尾松等樹種)[C];1991年
                      13 黃自瑤;張全仁;;杉木以苗繁苗技術研究[A];全國林木遺傳育種第五次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C];1986年
                      14 周天楊;;杉木良種選育試驗[A];全國林木遺傳育種第五次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C];1986年
                      15 陳代喜;黃開勇;張文嶠;廖忠雄;黃文良;黎華德;羅桂標;;杉木第二代園子代區域試驗初報[A];面向21世紀的中國林木遺傳育種——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第四屆年會文集[C];1997年
                      16 賈桂霞;陳祖鏗;;杉木生殖過程中淀粉動態變化的研究[A];面向21世紀的中國林木遺傳育種——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第四屆年會文集[C];1997年
                      17 方樂金;王基福;陳壽良;;黃山地區杉木優良家系區域選擇及效果研究[A];林木遺傳改良討論會文集(杉木、馬尾松等樹種)[C];1991年
                      18 四川省杉木種子園科研協作組;王啟和;王德銀;;杉木親本的配合力測定[A];林木遺傳改良討論會文集(杉木、馬尾松等樹種)[C];1991年
                      19 邵錦賢;黃清楷;;以“伐根繁苗”加速實現杉木造林良種化[A];全國林木遺傳育種第五次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C];1986年
                      20 阮梓材;陳仲;胡德活;姚邦杰;余國平;鄭助充;李榮增;王遠坤;林軍;羅石春;莊縣喜;鍾東仁;;杉木無性群體與實生群體造林試驗[A];面向21世紀的中國林木遺傳育種——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第四屆年會文集[C];199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鄧文平;北京山區典型樹種水分利用機制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5年
                      2 張卓文;杉木生殖生物學特性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5年
                      3 陳衛軍;湘中丘陵杉木二代人工林生長及林地特征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年
                      4 楊超;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長期生產力的定位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1年
                      5 張瑋;不同水分狀態下雷竹生理生化及其葉片反射光譜特征[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9年
                      6 詹天翼;水分吸著·解吸過程木材黏彈性響應機制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6年
                      7 方晰;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碳貯量與碳平衡的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4年
                      8 王哲;楊樹活立木生理干燥過程中水分傳輸和散失機理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6年
                      9 王金葉;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生態系統水分傳輸過程與機理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6年
                      10 曹金珍;吸著·解吸過程中水分與木材之間的相互作用[D];北京林業大學;2001年
                      11 張友焱;毛烏素沙地幾種樹種水分生理特性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6年
                      12 王海蘭;喬木體水分的測試技術及其監測系統的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1年
                      13 康海軍;氣候變化條件下杉木人工林適應性經營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6年
                      14 何春霞;樹高極限的水分限制機理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9年
                      15 賀康寧;黃土半干旱區集水造林的水分生產潛力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0年
                      16 付堯;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及碳儲量定量估測[D];北京林業大學;2016年
                      17 李霞;杉木分枝發育關鍵基因的克隆與功能鑒定[D];南京林業大學;2010年
                      18 洑香香;杉木莖段皮層基因表達分析[D];南京林業大學;2006年
                      19 王振宇;速生材熱處理失重率及VOCs釋放的影響機制[D];北京林業大學;2020年
                      20 高玉磊;高溫熱處理杉木的吸濕吸水性變化規律及其機理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曹榮烽;不同水分含量對檸條生長狀況、鐵及抗逆特性影響的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2016年
                      2 郝玥;基于穩定同位素的北京山區典型樹種水分利用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6年
                      3 童姹紫;夏季干旱期新老毛竹水分共享與水分競爭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21年
                      4 宋天陽;杉木徑向生長隨林齡變化及其對氣候和競爭的響應[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2年
                      5 牛寧;優良杉木半同胞家系配方施肥與營養診斷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3年
                      6 陳細貞;全國“杉木王”種質資源調查及其遺傳多樣性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
                      7 黃木生;福建杉木王種質資源的調查及其遺傳多樣性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8 朱曉明;不同緯度興安落葉松水分參數對比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8年
                      9 彭珠清;閩臺杉木種質資源親緣關系的比較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3年
                      10 賈東宇;高溫熱處理對杉木聲學性能的影響[D];北京林業大學;2010年
                      11 覃曉敏;4種云杉對水分-氮素耦合的響應[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年
                      12 顏成正;杉木葉片吸水特征與水分逆向運移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1年
                      13 馬天舒;杉木無節材培育技術體系初步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1年
                      14 蘇麗華;不同林齡紅心杉和糠杉木材材性及解剖結構差異研究[D];廣西大學;2020年
                      15 郝杰;幾種離子束注入杉木的誘變效果比較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4年
                      16 張莉莉;鋁、鎂、鈣復合作用對杉木幼苗生理生化特征的影響[D];福建農林大學;2014年
                      17 周道駿;不同鐵、鎂濃度處理對杉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D];福建農林大學;2015年
                      18 劉桌明;杉木針葉養分含量動態及其內吸收率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4年
                      19 劉海鷹;西南地區杉木優良無性系快速繁殖技術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3年
                      20 張海敏;八個樹種葉片水分特性和莖導水特性的比較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本報記者 李晨 通訊員 方彥蘅;千年“散養”杉木逆襲“成材”[N];中國科學報;2022年
                      2 通訊員 潘迪 尚清華;金融雨露助遇火杉木再成林[N];農村金融時報;2019年
                      3 記者 張輝;60年,打造“中國杉木育種的搖籃”[N];福建日報;2019年
                      4 胡定林;會東縣建成我州最大杉木采種基地[N];涼山日報(漢);2010年
                      5 記者  諶貽照;“杉木王國”的革命[N];廣西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劉益清 鄭雨萱;大山深處鑄忠誠[N];福建日報;2020年
                      7 本報記者 陳江 本報通訊員 覃聰穎;科技破瓶頸 杉木變大材[N];廣西日報;2015年
                      8 本報記者 諶貽照;把杉木資源效益發揮到極致[N];廣西日報;2012年
                      9 記者 李仲宏;汶川20萬畝杉木“造”錢4.4億元[N];阿壩日報;2006年
                      10 湯文娟;全國首個![N];閩北日報;2022年
                      11 本報記者 劉輝 通訊員 林崢嶸;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杉木種子基因庫”[N];福建日報;2013年
                      12 馮達皓;順昌優質杉木品種投入產業化生產[N];閩北日報;2008年
                      13 記者 鄭曉春;以開發出樹木水分直接監測裝置[N];科技日報;2009年
                      14 本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劉建波;科技興場,釋放林業“綠動力”[N];福建日報;2019年
                      15 本報記者 鄭金富 湯文娟 林夢琳;六十余載“苦練內功” 中國杉木“領跑全球”[N];閩北日報;2020年
                      16 葉國寶 林崢嶸 龔祖雁;順昌杉木繁育搭上“飛天”路[N];福建日報;2012年
                      17 葉國寶 林崢嶸 龔祖雁;順昌杉木繁育搭上“飛天”之路[N];閩北日報;2012年
                      18 本報記者 林侃徐樹才 通訊員 林崢嶸;山角落,他們引領“杉木之鄉”崛起[N];福建日報;2008年
                      19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方彥蘅 沈慧;大山深處的綠色豐碑[N];光明日報;2022年
                      20 林方;洋口林場將建杉木良種選育中心[N];閩北日報;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精品香蕉99久久久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