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基于有機復合材料的近紅外和短波紅外光探測器

                      李婧  朱偉鋼  胡文平  
                      【摘要】:近紅外及短波紅外光探測器在熱成像、夜視、農業視察、生物識別傳感和遙感等相關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然而目前大多數商用的紅外光探測器需要額外的制冷設備輔助,并且器件不可彎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應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涌現了越來越多有關有機半導體的研究。有機半導體不僅具有可精細調控的帶隙、高的吸光系數和機械柔性等優點,并且能夠通過“卷對卷”工藝實現大面積制備并與柔性基底兼容?;谟袡C半導體的紅外光探測器無需額外的制冷設備且具有無機紅外光探測器所不具備的諸多特點,因而很有希望用于發展下一代紅外光探測技術。本綜述首先介紹了有機近紅外及短波紅外光探測光電晶體管、光電二極管器的基本原理,其次介紹了近年來興起的有機半導體復合材料及其新穎的器件結構,接著總結了有機紅外光探測器在電子眼、人工突觸、以及可穿戴實時健康監測等應用的最新進展。最后,討論了這一領域存在的挑戰并對其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以期促進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7條
                      1 江濤;近紅外貧血檢查裝置[J];紅外;1998年11期
                      2 ;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研究取得進展為設計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提供了新思路[J];光學儀器;2009年02期
                      3 ;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研究取得進展[J];紅外;2009年04期
                      4 張曉萍,周津娟,李享生,張建德,李傳臚;一種新型近紅外脈沖強光輻射源的探索[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5 陳星,周佐平,何華焜;紙對近紅外光反射的機理研究[J];紅外技術;1989年04期
                      6 江濤;利用近紅外方法評價茶葉成分的裝置[J];紅外;2000年09期
                      7 繆玉琴;;近紅外電視的特性與應用[J];光電子學技術;1986年03期
                      8 馬佩 ;沈無雙 ;沈慧娟 ;張學典 ;;功能性近紅外腦成像系統綜述[J];光學儀器;2022年05期
                      9 劉浩;徐艷;宋龍梅;夏宇;于永強;;硅肖特基結自濾波窄帶近紅外光探測器的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年03期
                      10 張孟暹;;近紅外反射光譜法在巖石礦物化合水測定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年16期
                      11 赤強;IRCCD在近紅外與極近紅外波段使用的前景[J];半導體光電;1987年03期
                      12 高國龍;0.9μm~1.7μm高性能近紅外InGaAs攝像機[J];紅外;2004年04期
                      13 姚明印;周強;?;⒘?;大功率近紅外半導體激光輻照蝗蝻致死作用研究[J];激光雜志;2008年04期
                      14 劉偉;楊富華;;近紅外單光子探測[J];物理;2010年12期
                      15 王成福,韓杰,徐漢成;紫外-近紅外光譜響應測量分析系統[J];光電子技術;2001年01期
                      16 范昭奇;程傳輝;申人升;李萬成;王瑾;白青龍;夏道成;杜國同;;基于四取代銅酞菁的有機近紅外電致磷光器件[J];光電子.激光;2010年04期
                      17 吳達科;馬承偉;杜尚豐;;斑潛蠅蟲害葉片受害程度對其近紅外反射光譜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陳德福;林慧韞;李步洪;謝樹森;;光敏化單態氧的近紅外發光成像技術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2 鄭嘉裕;彭明營;;近紅外發光鉍摻雜Ba_2B_5O_9Cl晶體研究[A];2013廣東材料發展論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新材料科技創新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薛善鋒;馬於光;;近紅外聚合物有機電致發光器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4 于俊婷;唐子龍;朱衛國;;基于苯并三唑的環金屬銥配合物近紅外發光材料的設計及其發光性能研究[A];中部四省化學化工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6年
                      5 王文斌;張???;高靈敏度窄帶與寬帶響應光探測器[A];第四屆新型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6 張燕;P.Wellenius;J.F.Muth;L.Lunardi;;離子束核轉變摻雜氧化鋅光探測器[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倪朕伊;馬玲玲;杜思超;徐楊;袁夢;方何海;王振;李東升;楊建義;胡偉達;皮孝東;楊德仁;;基于硼摻雜硅量子點和石墨烯的寬光譜光探測器[A];第十二屆全國硅基光電子材料及器件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7年
                      8 李毅;張鶴;趙向杰;崔成聰;夏金松;;基于金/鍺納米線肖特基結的光探測器[A];第十二屆全國硅基光電子材料及器件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7年
                      9 李臣;宋志國;楊正文;余雪;楊勇;趙宗彥;尹兆益;周大成;邱建備;;鉍摻雜材料發光機理的研究進展[A];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首屆云南省科協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王歡;王興光;李明明;張彪;趙陽;;在聚合物光探測器中利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效應實現波長選擇性增強光響應[A];中國化學會2017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摘要集——主題H:光電功能高分子[C];2017年
                      11 聶真威;;近紅外透射式光學系統各特征波段焦面位置誤差的標定[A];第十四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12 梁焰;簡易;武愕;陳修亮;吳光;曾和平;;超高速近紅外單光子探測技術[A];第十四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0年
                      13 廖清君;孫渟;胡曉寧;黃愛波;周麗紅;陳洪雷;葉振華;丁瑞軍;;高光譜用碲鎘汞短波紅外探測器絕對響應光譜的準確測量[A];2019年紅外、遙感技術與應用研討會暨交叉學科論壇論文集[C];2019年
                      14 李一明;李玉勝;石將建;張慧銀;吳炯樺;李冬梅;羅艷紅;吳會覺;孟慶波;;水解絕緣氧化物基底制備高質量鈣鈦礦晶體用于高效薄膜光探測器[A];第五屆新型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摘要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篇)[C];2018年
                      15 高云;;中短波紅外輻射技術在工業加熱中的應用[A];第十三屆全國紅外加熱暨紅外醫學發展研討會論文及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6 張云峰;;短波紅外視頻跟蹤及存儲系統設計[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1年
                      17 譚碧濤;陳力子;賀玉;張新;;導彈目標短波紅外探測模型研究[A];第二屆紅外成像系統仿真測試與評價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8 楊小儒;;一種寬溫度被動消熱差短波紅外光學系統[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19 李雙;吳浩宇;李照洲;王驥;章駿平;鄭小兵;;一種用于近紅外高精度光輻射定標的測量光路[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0 王柳;張希威;邵智斌;揭建勝;;基于硅與二硫化鉬異質結的高性能可見光到近紅外光電探測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17分會:光電功能器件[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劉廣洪;基于小分子受體的高性能有機可見-近紅外光探測器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0年
                      2 王懷善;光放大用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合成與近紅外發光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3 付國瑞;銥(Ⅲ)金屬聚合物類有機近紅外發光材料的開發及光電性能研究[D];西北大學;2020年
                      4 程傳輝;有機近紅外電致發光材料及器件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首美花;基于電子/空穴雙陷阱體系的橫向近紅外有機光探測器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1年
                      6 楚玉石;新型近紅外寬帶發光玻璃和光纖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20年
                      7 李亞;D-A-D結構深紅及近紅外發光分子的設計、合成與性質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0年
                      8 黃佛保;基于有機半導體和鈣鈦礦的高性能寬光譜光探測器研究[D];蘭州大學;2019年
                      9 賀亞妮;新型高效近紅外發光Ir~(3+)/Pt~(2+)-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其光電性能研究[D];西北大學;2020年
                      10 陳叢;近紅外無創生化分析中快速高信噪比光譜信號檢測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11 顏飛;有機光電器件性能的改進及Exciplex發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0年
                      12 吳海若;基于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光探測器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20年
                      13 袁麗芳;鎳、錳離子摻雜的寬帶近紅外/紅色熒光粉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廣東工業大學;2022年
                      14 陳海波;基于環形腔結構的波長選擇光探測器及激光器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15 韓滔;銀納米粒子電學效應及其在有機光探測器件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年
                      16 王野;鈣鈦礦光探測器的制備及性能優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20年
                      17 魏楊;數字輸出的微型短波紅外銦鎵砷光譜組件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9年
                      18 賈建鑫;高空間分辨率短波紅外信息采集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8年
                      19 韋麗清;短波紅外高靈敏度成像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7年
                      20 白青龍;四取代芳氧基酞菁的合成、光電性質和近紅外發光器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李碩果;脈沖式近紅外無創檢測技術研究初探[D];四川農業大學;2012年
                      2 于業達;近紅外姿態變換人臉數據庫與姿態變化非敏感人臉識別[D];西南大學;2020年
                      3 曹文倩;硅鍺玻璃組分設計及鉍離子近紅外發光性能的研究[D];中國計量大學;2019年
                      4 董艷飛;人體紅細胞比容近紅外無創檢測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楊舒涵;基于近紅外的棉花回潮率檢測系統設計與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21年
                      6 譚明豐;苯并咪唑輔助類近紅外發光銥(Ⅲ)配合物的構筑及其光電性能研究[D];西北大學;2021年
                      7 陳若望;面向光互連應用的高效硅基近紅外發光器件設計[D];寧波大學;2019年
                      8 宋丹;基于釩酸鹽的基質敏化型近紅外下轉換發光材料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9 陳娟;硅基APD近紅外敏感增強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年
                      10 李雷;近紅外耳穴信號特征有效性與計算復雜性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11 范宇雄;四通道近紅外采集系統及實驗驗證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21年
                      12 袁晨旭;寬帶近紅外LED光源用高效焦磷酸鹽熒光材料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2021年
                      13 秦子正;使用光頻上轉換技術實現h-BN的近紅外光激發[D];吉林大學;2022年
                      14 王亞茜;基于有機材料的近紅外光電探測器及其陣列研究[D];吉林大學;2022年
                      15 韓星;Cr~(3+)摻雜的鎵(鍺)酸鹽寬帶發射近紅外熒光材料發光性能及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21年
                      16 梁清馨;新型近紅外有機發光聚集體及其電致發光器件[D];清華大學;2020年
                      17 楊洋;基于碳化鈮光熱效應的全光探測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22年
                      18 毛志強;基于近紅外聚合物的非富勒烯有機光電探測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22年
                      19 喻正凱;W_(18)O_(49)@TiO_2/CsPbBr_3的制備及在光探測器中的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9年
                      20 陶月;WS_2-rGO復合材料的光探測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實習生 向嵐;近紅外綠色分析技術問世[N];科技日報;2000年
                      2 記者 溫才妃 通訊員 周偉;南京工業大學等 刷新近紅外鈣鈦礦LED效率紀錄[N];中國科學報;2021年
                      3 周慧 記者 吳長鋒;新型紅外光探測器實現性能升級[N];科技日報;2016年
                      4 記者 黃辛;擦亮短波紅外技術的“眼睛”[N];中國科學報;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精品香蕉99久久久久网站